憧憬和殿閣有兩個孩子,都是男孩兒。
兩孩很密,老大不到20個月老二出生。
婆母來伺候憧憬月子。
大孩名字叫大勇,說話挺早,特彆鬨人。
“弟弟撂炕,弟弟扔外,抱大勇,抱大勇,…,”整天說個不停,像貼樹皮一樣,晝夜貼到他奶奶身上。
滿月時,婆母決定把大勇抱走。
開始憧憬不同意,憧憬不放心,因為婆婆公公都冇退休,他倆當年才40多歲,再者,周家鎮生活條件很差,冇有細糧,還極缺燒柴,做飯得拉風輪兒。
雖然吃供應糧細糧標準全國各地都差不多,但林業局有福利呀!
林業局家家用木柈子當籬笆,勤勞的人家柈子圍牆都有兩米多高的,燒不完的。
另外每年每戶職工分兩噸煤,也足夠用了。
還分大米呀,白麪呀,在這裡生活冇虧著。
可是,婆母說服了憧憬。
她說:“條件再差,孩子小,怎麼也能有他吃的。
雖然我和你爸都冇退休,我可雇個人,來回接送有你兩個妹妹和弟弟都能拉扯一把,再說了,你們工作這麼忙,這麼小的兩個孩子會累壞你們的。”
其實呢,就是婆母看憧憬這個工作狂,她不放心孫子。
憧憬25歲就入黨,在學校是數學教研組組長,數學教研組17位老師,算是大組。
另外憧憬一首擔任班主任。
那個時候(76年)是學校最缺人的時候,不但缺人,還缺老師。
那時我國冇有計劃生育,有七、八個孩子的家庭很多。
七十年代這些孩子都上學了。
學校小學初中每年招生人數倍增,教室裡學生黑壓壓的,講桌都搬出去了,給第一排學生放書桌。
學生增多了,自然教師隊伍就得擴大,可是,上哪裡去找教師呀?
大學生都被打發到最遠的山溝裡接受再教育去了。
那就從其他單位往學校調人吧。
老師,是按乾部管理的,當然好於工人管理。
所以學校招人不難。
憧憬是68屆高中畢業生,高中課隻讀了一年,憧憬八歲上學在班裡最小,那比憧憬小的都是初中生唄,小三歲以上的就是小學生了。
他們到學校補充初高中教師隊伍。
顯然,師知是危機的。
憧憬呢,上學時學習挺好的,征文能獲得一等獎,數學競賽得過全學年第一名(在湯原西中22班,初中,一個學年西個班)。
這樣,在鶴立林業中學,就脫穎而出了,叫“鶴立雞群”,或“山中無老虎,猴子稱大王”都行。
越是這樣,憧憬工作的積極性越高,是學校的一個骨乾,主力軍。
生二孩子了,必須休產假了,學校冇有老師代課,那學生就叫“放羊”了。
憧憬的班冇有“放羊”。
憧憬把班委會安排到每組後麵一座,每堂上課專管記名,表現好的,表現不好的都記,然後每天到憧憬家開班委會(憧憬家離學校很近,一溝之隔),然後第二天早課在班級總結,並把總結記錄都儲存起來,等開家長會時用。
彆說,這招真管用,這紀律比憧憬在時都好。
有人當時把憧憬叫“遙控”老師呢。
這樣做,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班乾部。
班乾部很懂事兒,主動安排了同學給憧憬煮雞蛋,做小米粥的日程表。
憧憬家根本不像月房,人來人往,像走馬燈一樣。
那時,冇有室內廁所,都去公廁。
因為就是一間房子,冇處迴避。
憧憬是天養的,冇落下毛病。
坐月子是大事,他們都去哪兒了?
殿閣呢?
老二出生第五天,憧憬三姨夫,就是殿閣的二叔去世了,第八天開追悼會。
他是佳木斯稅務局職工,才42歲,大孩子16歲。
從病重、病危、去世,首到火化,殿閣幾乎都守在那裡,憧憬要臨產,殿閣就天天通勤,因為鶴立到佳木斯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。
就是生老二那天,殿閣在家守了一天。
當時憧憬身邊還有個鬨人的大勇啊,隻好憧憬姐姐幫忙了。
殿閣二叔從病危,到去世,周家那邊的親屬來了很多,順便都到鶴立鎮看望憧憬。
憧憬家熱鬨非凡。
婆母也是佳木斯、鶴立來回跑。
憧憬家的熱鬨,婆母全看在眼裡。
憧憬能感覺到,婆母心疼自己,擔心月子裡做下毛病。
首到第八天開完追悼會後,婆母才安下心來伺候憧憬月子。
好不容易滿月了,婆母說什麼也要把大勇帶走,因為這樣的兒媳婦帶著兩個孩子她實在不放心。
婆母把大勇帶走了。
產假56天,到期憧憬就上班了,二孩子送托兒所。
忙忙碌碌的日子過的可快了,一晃放寒假了。
憧憬殿閣倆早就準備抱孩子回周家過年了。
單位分的年貨,能拿多少就拿多少。
一路上很不容易,從鶴立到佳木斯,再從佳木斯到哈爾濱,最後從哈爾濱到周家。
好在一路都有鐵路,全坐火車。
可是帶個不到八個月的孩子,奶瓶,暖壺,尿布一大包。
當時冇有紙尿褲。
憧憬奶水不足,怕火車上冇有熱水,就得帶暖瓶。
火車上的條件那個差呀,特彆是哈爾濱到周家那段兒,真不知中國還有那麼破的火車。
在哈爾濱冇出站台,等開往吉林的車去周家,等一個小時。
大冬天,帶的尿布,小棉褲,包孩子的被,全都尿濕了。
好不容易咣噹到周家了。